幻灯二

“大学教师送外卖”:多一些这样的“感同身受”

  “平均下来,每天骑摩托210公里、步行32000步、爬110层楼。综合算下来,每小时收入10元是常态,收入20元是极限。”最近在山东临沂东夷书院的一场分享活动上,临沂大学文学院讲师邢斌讲述了自己去年冬天在临沂亲身体验当外卖骑手的经历,随即引发关注。

  不同的社会角色,有不同的生存生态;“大学教师送外卖”说到底,就是隐匿大学教师的职业身份,兼职干起了外卖骑手。身心投入、全力以赴而不是走马观花、浅尝辄止,“大学教师送外卖”有真实而又深刻的感受与体悟;通过角色体验,一位大学教师加深了对外卖骑手群体的认知与体谅。

  外卖骑手不仅承受着身体上的劳累与辛苦,也承受着精神上的痛苦与伤害。在一个盛行“以貌取人”的社会中,外卖骑手遭遇了一些人的“有色眼镜”,这些人热衷利用自上而下的歧视来制造“高人一等”的成就感与优越感。冷漠、势利地对待外卖骑手,非但不能抬高自己,反而观照出一些人精神世界的贫乏与苍白。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大学教师送外卖”起源于求真务实的态度。有的人说送外卖很挣钱,有的人说送外卖挣钱不多,面对互联网上的纷乱信息,邢斌老师愿意通过沉浸式的角色体验,来深入了解外卖骑手的境遇。 “大学教师送外卖”缩减了两个不同群体的距离感与隔阂感,有助于让外卖骑手得到更多的理解与关心,有助于让外卖骑手得到更多的“温柔相待”。

  作为一名大学教师,邢斌不仅要向学生们传授文学知识,也要承担育人功能,教育和引导学生们塑造健康、丰盈的精神世界。文学不能脱离现实生活,“大学教师送外卖”以接地气的方式,进行了一次自我教育,本质上也是一次社会化——主动走出象牙塔、打破“舒适圈”,到一个陌生的场域换一个环境,体验更鲜活、更深层次的职场生活,将注意力聚焦在具体的人物身上,关注他们的情绪情感与精神家园,这样的做法本来就具有“文学性”。

  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虽然“大学教师送外卖”还谈不上真正的内行,但坚持体验送外卖一个月的邢斌老师,对外卖骑手的生存生态有了更多的发言权。“每一块钱挣得都不容易”,对外卖骑手的共情共鸣不会来自于蜻蜓点水的“浅阅读”,而是需要脚踏实地、亲历而为地去融入。

  这个世界是多面多样的,人性也是复杂多变的,“大学教师送外卖”看到了平时作为大学教师难以看到的另一面,体验到了普通劳动者的无奈与辛苦。外卖骑手不仅被系统和算法所裹挟,也存在着白眼、刁难等权利痛点,“大学教师送外卖”不仅读懂了他们的爱与痛,也为他们发声;“也许没用,但我要呐喊”,见证了一位知识分子的责任与担当。外卖骑手需要更多尊重和权益保障,需要让“劳动更有价值,劳动者更有尊严”梦想照进现实。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内容页广告位一